仲春时节,花红柳绿。
走进清水江畔锦屏县平略镇平鳌村,一幢幢吊脚木楼星罗棋布于杉林古树之间,村落、民居隐匿林间,满眼皆绿,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是锦屏文书的核心发祥地、一个绿色的诚信苗寨。
“推行‘四事管理’后,群众明白了村里的事务,村干部也晓得了怎么去干,寨老与村两委班子知道如何求取村民的最大公约数了。”锦屏县平略镇党委书记龙令炉欣慰地说。
自国家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设后,坐落在库区的村民一部分成了移民,一些村民成了无地农民,平鳌村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被重新洗牌组合。加上大部分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或者创业,传统村落里原有的管理格局被一举打破。
近年来,平鳌村致力于寻求整顿经济秩序,再现明清时期平鳌作为木材贸易中心之一的辉煌。
平鳌村是锦屏文书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木商文化的集聚区,人文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培育富有活力的基层社会组织,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创新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就成为现实需要。
据村支部书记姜志怀介绍,明确目标之后,村里各房族之间就利用族规族训教导儿孙耕读传家,勤奋学习,倡导节约;村两委成员虚心向寨老请教历史文化和管理方法,创导诚信、和谐、奋进的社会风气。慢慢总结出了“两委谋事、寨老议事、村干干事、群众理事”的“四事”管理模式。
村民委主任姜先煜说,村里全面推行“四事”工作方法,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农村低保评定、农村危房改造定级等实行民主决策,杜绝搞“一言堂”现象。
一时之间,村两委的决定决议得到了村民空前的支持,群众参与建设发展新平鳌的激情空前高涨。
2012年6月,村里修建通村水泥公路,公路修到了村里,被村寨中一排厕所和猪牛圈拦住了去路,多数居民始终不肯自行拆除。“修路的工程队如果转战其他工地,这一拖,又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回头继修。”迫切修路的群众纷纷担心。村两委班子邀请寨老议事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共同商议解决办法。短短的半个小时会议,寨老议事会就拿出了解决的方案。第二天一早,寨老议事会成员之一、现年81岁龄的姜承瑶老人率先把自己的厕所和柴棚拆除,修建公路所经之地由远而近地拉开了一条通道,公路建设顺利进行。
今年元月,村里修建“百姓食堂”需要平整一个小土坡,有村民根据民间习惯提出异议。寨老议事会根据当地的民族习惯和文化习俗,耐心细致地进行宣传、引导,形成共识,由寨老举行一定的仪式后,开挖土坡,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如今路通了,水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四事管理”工作方法顺了民心,议出了发展。
该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举办了“孝行平鳌”、“好媳妇”、“好家庭”、“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等不同形式的活动。
好妇媳,让大伙学有学样。新生活,让群众文艺丰富多彩。通过文化,村民们找到了自信,通过文化,村民们自觉遵从优秀的生活习惯。从三板溪电站河边到村里的这段公路,村民分段包干到户,负责各自路段的边沟治理、道路卫生、行道树的管护等。如今,车行在盘山而上的公路线上,透过车窗,鸟瞰一依带水的清水江,绿水青山间的传统村寨,郁郁葱葱的香樟、桂花、杨梅林立两旁,平鳌600年的营林环保文化已转化成了村民的自觉行为。(贵州日报 吴育瑞 谭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