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早上7时,韦成刚和往常一样提前来到单位,换好工作服,开始一天的工作。
自2010年8月担任安顺市紫云自治县供电局松山供电所抄表员以来,松山镇磨南、石头寨等8个边远山村、1300多户人家的电表,都“装”在了他的心里;4年多来,由于他抄表巡视到位,线损指标逐年下降,非正常停电的现象微乎其微,在他的管辖区域内,也从未出现因欠费而遭遇停电的现象。
“第一个目的地是石头寨。”验电、开表箱、复诵、记录,每天重复这些简单枯燥的动作,韦成刚却不厌其烦,有条不紊。抄表时,不断有用户上前咨询用电问题,他都耐心解答,发现电表读数异常时,更是细心地为用户查找原因。“抄表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得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韦成刚说,“每当抄完一个台区后,还要进行用电量分析,若发现有异常情况,例如用电量骤增或骤减,就要进行复抄复检。”
从车上卸下梯子,扛着来到下一户农家门前。“这家电表安装在约两米高的院墙上,很难看清上面的读数。”因为大部分乡亲家的电表都安装在房子外墙上,有高有低,为确保实抄率和正确率,梯子也是抄表的必备工具之一。
抄完表后,他将抄表本仔细核算好,再工工整整地誊好上交。“隔几天还得再去村里一趟。”韦成刚说,“这一趟”是去巡视抄表区域的线路配变情况,万一遇到线路有隐患,正好能够及时清理。
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很在行的抄表员,以前曾从事种养殖工作。
2000年入党,韦成刚要求自己,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要起带头作用。
他尝试应用科学种植技术搞立体种养植,在家乡同心村大力发展杂交油菜、烤烟、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积极推广稻田养鱼和二元杂交母猪养殖,年经济收入近10余万元,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靠着老师和乡亲们爱心资助,才得以完成初中学业的他决心回报家乡,带动乡亲们依靠科技致富。他手把手向乡亲们传授养猪、养鱼、养鸭、种植早熟蔬菜等科技知识,不定期讲解现代“立体农业”的概念和模式……
在韦成刚的带动下,2004年,同心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摘下了贫穷的帽子。
正当养殖业发展顺风顺水之时,韦成刚意识到,要建设好新农村,离不开电力这个“引擎”。于是,他毅然选择走上这条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道路。
“只说不做嘴把式,学艺不精混时日。”面对众人怀疑的目光,他决心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专业知识,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啃”完了《电工基础》、《低压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等业务书籍。
2012年,韦成刚参加成人高考,进入了贵州电力技术学校大专班学习。当初的“菜鸟”一步一个脚印地蜕变成“行家”,扛起了松山所营业班业务骨干的大旗。
行之苟有恒,久久有芬芳。4月28日,5年一度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韦成刚与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2967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齐聚一堂,接受表彰。他成为安顺供电局建局34年来第一位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殊荣的职工。
眼下,各村寨由于外出打工的人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数不少。“有时一个灯泡坏了,老人家也会给我打电话。”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在韦成刚的心里是大事。“想想一屋老小平时疏于亲人间的照顾,所以再忙,我也会赶去处理,顺便跟他们聊聊天,一方面排解他们对远方子女的思念和牵挂,一方面也让我收获了与他们之间那份珍贵的情谊。”
劳累着,充实着。山间素朴的春光记住了这位共产党员,也让他找到了坚守背后那一份单纯的温暖。(杨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