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实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取得实效。金泉街道立足实际,开展“护苗”行动,为未成年人织密“防护网”,撑起“平安伞”。
强化“责任”意识,构建“保护”堡垒。 由街道平安法治办、党建办(团委和妇联及关工委)、公共事务管理办(民政、卫健)等部门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联动机制,细化措施、压实责任,督促各村(社区)、校园、家长等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形成政府、学校和家庭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同时,将街道、村(社区)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当作文化传播与志愿服务的前沿阵地,深挖其潜在价值,精心打造未成年人关爱阵地,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筑牢关爱堡垒。
细化“防护”措施,聚焦“人员”台账。建立六类未成年人包保帮扶工作机制。对单亲、离异家庭未成年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等,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待业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等六类未成年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分类分工包保帮扶,完成六类未成年人基本信息台账,通过走访本人、走访家庭成员,及时了解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和日常活动,严格落实教育引导和帮扶转化,开展心理辅导。
优化“防控”手段,筑牢“防护”屏障。一是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对辖区复印店、文具店、玩具店、物流网点、台球厅等进行清查,有效遏制非法出版物传播。自开展护苗行动以来共排查整改违规经营场所6家次。二是健全健康教育。利用街道赶场天和社区文化活动向来参加的社区群体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宣传;利用全民阅读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宣讲活动,向群众耐心讲解和传递“护苗”知识。共建成“儿童之家”7家,社工和志愿者服务站7所,实现街道辖区全覆盖。三是干预处置。对确实有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进行干预或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确保及时诊断、有效治疗。自开展护苗行动以来,共干预处置有苗头性心理问题学生2人,预防未成年人极端事件1起。
拓展“宣传”方式,营造“护苗”氛围。各村(社区)网格员、党员干部、村居两委以院坝会、小组会、群众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护苗行动”及网络文明安全宣传,积极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方式,让群众对网络文明有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网络文明素养,引导群众践行网络文明规范,持续增强其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群众讲解“护苗”知识,提升村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对家长和孩子们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让家长们 进一步认识到监护职责和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着力提升未成年人对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将法治知识传播至家庭,带动家长学习法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来源 丹寨县金泉街道)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婧